冷门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53

分卷阅读153

    梓恒已经快两岁了,等到我们上大学时,可以将他送到托儿所——北京有许多家托儿所,早上把孩子送进去,晚上接回来。当然,我们不住校,要自己找住处,或者买或者租,家里的积蓄应该能维持我们俩在大学期间的费用,如果有所不足,我也可以想办法……”

襄平高中就有托儿所,杜鹃老师就把不足一岁的孩子送到那里,鲁盼儿曾经去过许多次,她点了点头,“梓恒就送托儿所,钱要是不够,我也可以做衣服补贴……”

“丰收丰美已经长大了,能照顾自己了,还可以请陈婶儿帮忙。而且,明年九月他们就升入高中,在学校住校,假期大家一起回家……”

“房子可以请小春婶儿帮忙看着,寒暑假我们就一起回来了……”

夫妻俩儿拉着手,一路走一路商量,到家时已经将许多事想好了。虽然还有一些困难,但都能努力克服。

刚刚听到消息时,他们无暇细想,下意识地决定参加,现在经过认真的思考,结论还是一样,夫妻俩一起参加高考,一起上大学!

第121章北京相会

既然要参加高考了,杨瑾和鲁盼儿就开始准备。

他们先把家里高中的书本都找了出来:鲁盼儿高中第一学期的课本;跃进全套的高中课本;杨瑾还在北京时停课自学的高中课本;又有一些零散的习题集……加起来居然也有高高的一摞。

课本按考试科目分了类,刚刚师兄告诉他们,数学、语文、政治各自一张试卷,每科一百分;理科物理和化学一张试卷,共一百分;文科历史和地理一张卷,共一百分;另外英语为加试,也一百分。报名时就要分文理两科,每人可以报三个志愿。

鲁盼儿就问:“你考文科还是理科呢?”

杨瑾没有犹豫,“我想报燕京大学的历史系,文科。”公公就是燕京大学历史系的教授,杨瑾从小就接触了许多相关的知识,也对这方面很感兴趣,看似他想也没想,但历史系其实却是他多少年的梦想,鲁盼儿知道,“你一定能考上北大历史系!”

只是对于自己,她却是迷茫的,“我学文学是学理呢?”

鲁盼儿只读了两年的初中,半年的高中,虽然又自学了些,但知识底蕴还是不足,杨瑾想了想,“你文科比理科好一些,也学文科吧,第一志愿也报燕京大学。”

夫妻俩人在一起,互相都是了解的,鲁盼儿明白自己与杨瑾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,“我可不敢报燕京大学。”燕京大学可是中国最好有大学,全国各地最优秀的考生都会报,她没有一点儿信心。

杨瑾对自己要选的学校和专业都有相当的把握,便把所有的心思都用来替鲁盼儿分析,“考燕京大学的确很难,但是你要报英语专业——从全国来看,系统学过英语的年青人很少,估计参加英语加试的人也不会多,你正好有这方面的优势。即使通考的成绩不是顶尖的,但只要英语加试名列前茅,进燕京大学的可能性还是有的。”

鲁盼儿眼睛一亮,“这是另辟蹊径呀——让你这么一说,我就试试,争取我们成为大学校友!”

“是啊,到时候我们一起在未名湖畔散步,读书……”杨瑾及时收回了想象,“能上燕京大学最好,不过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,我再帮你选了两个志愿,都是北京的大学,你一定能考上的!”

能一起进燕京大学当然最好,但一同到北京读书也很不错,鲁盼儿看了那两所大学,觉得自己果然信心满满,“将来我们在北京相会!。”

这也正是杨瑾的想法,夫妻就是不能同校,也要同一个城市,他转头看看睡熟的梓恒,帮他把被子重新掖好,又说:“语文的知识要靠日常积累,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能大幅提高,我们认真读课本,再把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就行了;考政治除了要看书,还要报纸,了解时事;至于英语,刚好我们最近一直在学,倒是能省一些工夫;你现在最需要投入时间的是数学,这是你的弱项,也是最能在短期提高分数的科目。”

“我知道了。”鲁盼儿郑重地点点头,突然又笑了起来,“突然觉得我们又回到了过去——我要上高中了,你过来嘱咐我怎么学习……”

杨瑾也笑了,抬起手拍了拍妻子的头,“你还是像过去一样可爱。”

鲁盼儿看着杨瑾,她依旧仰慕着他,但又多了一种别样的亲昵,便将手肘放在桌上托着下巴笑,“可是你倒是不一样了呢。”

“怎么不一样?”杨瑾探过身在她脸上轻吻一下,又笑着问。

鲁盼儿红一脸,“你变坏了呀!”急忙放下手坐直,严肃地说:“我们做一个时间表,从今晚就开始复习。”

这样的鲁盼儿其实更可爱,杨瑾笑意加深了,“好,就从今晚开始。”可是随手却将灯熄了。

“说好学习的!”

“是要学,不过等一会儿。”

灯果然又亮了,一直到半夜才再熄灭。

张县长带来消息之后,鲁盼儿并没有瞒着大家,第二天学校中午放学时便与宋老师说了,“这个机会很难得,不知道你和建国是不是想参加?”

“居然可以考试上大学?”宋春妮有些吃惊,然后她就抬头招手,“建国,鲁老师问我们是不是参加高考呢?”

原来建国来接春妮了,鲁盼儿就笑了,“毕竟是新婚第二天,还真甜蜜呢。”

建国一笑,“我是跟杨老师学的。”

先前杨瑾没有到公社中学上班时,每天都来接自己,鲁盼儿不好意思了,便赶紧板起脸,“我正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告诉你,”便将恢复高考的消息说了,又道:“我和杨老师分析这次高考时间很紧,大家都没有充足的准备,如果基础可以的话,经过努力还是很有希望的。”

自己和建国几个都是杨瑾带出来的第一批学生,基础都不错,不论在公社中学还是在襄平高中,老师们也都这样说。

陈建国自然知道,他成绩虽然不如鲁盼儿好,但一直也不差,而且,那时他不懂事又贪玩,并没有全力以赴地学习。可是,只经过短暂的犹豫,他就已经决定了,“我不参加了——家里负担重,我还是做木匠挣钱吧。”

鲁盼儿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,这两年建国负担着一大家子,就连他结婚也选在秋后,也是为了能在春节前出门打家具挣钱,便笑着说:“以后让建党他们几个参加高考吧。”

“我也这么想,”陈建国就又想起了好朋友,“如果跃进没有参军,这次一定能考上。”

跃进不能参加高考的确很可惜,但是,“世上的路多着呢,也不只高考一条。他很喜欢军队的生活,在那里也学会了许多技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