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门小说网 - 耽美小说 - 跟踪罪犯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64

分卷阅读64

    起,就默认只带了一个表情包吧,永远面无表情,八风不动,上次发火也就眉毛动了两下,语气吓人而已。”

“之前面对炸.弹犯也是,对方都冲到厅里,对他大吼要一起死了,他还能特淡定说,冷静,我不想和你一起死。”

“有什么是能让厅长害怕的吗?”

嘀嘀咕咕八卦了半天,都没得出什么结果。王

“在聊什么?”一个浑厚淡定的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。

“厅长……”

一回头,话题中心的厅长大佬就站在背后。众人的表情跟见鬼了差不多,哈哈哈尬笑,互相之间眼神飘着——他什么时候来的,怎么走路都没点声音!

老厅长犀利的眼神一一扫过他们,然后微抬下巴,冷冷说:“有案子。”

“收到!”

众人的声音整齐划一,响亮有力,然后立刻分散去认真工作。同时,心里默默道,以后绝对不能在背后偷偷说厅长了,就算要说,也得关上门了再说。

应深和沈文钦接到的是路人猝死案。

市内发生多起,均在繁华街道路边,不知何时躺在那里,蜷缩着,悄无声息地停止了呼吸,死在温暖的春日阳光之下。

沈文钦:“死者无心脏病史,多起死亡发生后,引起重视,经过法医解剖,发现均死于阿义马林、钾等药物,静脉注射了致死的剂量。”

应深:“这类药物高剂量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,减弱心肌收缩力,同时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和昏迷。”

桌面上是被害者的资料。

“流浪汉,外省来此处务工的青年,普通的家庭主妇。一开始是高风险人群,即便死了也不会很快被发现。后来再加大难度,寻找更大的刺激,转向低风险的普通人群,很普遍的目标人群选取变化。”

“被害者具有一定的随机性,社会阶层不同,年龄,性别不同。另外,尸体被发现的地点人流量都很大,地铁站边,公园的长椅,凶手有想要展示自己作品的优越感,可能在进行某种仪式或实验。”

“死者都是在失踪后第三天被发现尸体,此前凶手关押着他们,一定有一个隐秘的地方,但这么做有什么目的?”

“另外,廖佳宁,当地居民,已经失踪45小时,有可能是下一个被害者。”

出发前往市公安局。

死者务工青年的老乡和家庭主妇的丈夫都在。沈文钦和应深分别去和他们谈话。

“阿诚一心只想着赚钱,每个月的工资差不多都打回给家里了,他性子软,比较容易被欺负,老职员经常叫他帮忙,让他买东西打印资料什么的,他也不敢回绝。一下夜班,他就回宿舍,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得罪到什么人。周末他还做了别的兼职……”

“她发信息给我,问我晚上要吃什么,她去买食材,我在开会,没来得及看,那怎么就成了她发的最后一条信息了呢?我老婆性格很好,对谁态度都温和,从不招惹人,我们也看过一些绑架拐卖的新闻,所以就算帮助不认识的路人,她也会有所防范,注意保持距离。她不可能就这么……”那位死者的丈夫难以接受现实,抹了把脸,哽咽着仰起头,眼圈红透。

警员调出了能拍到死者情况的监控,但因为角度问题,视频里并没有整个完整的人,只有死者的腿部,拍不到凶手的样貌。王

“要运送一具尸体,必须有交通工具,最近的停车场有拍到什么吗?”沈文钦问。

警员:“那是个户外停车场,没有监控。”



应深还盯着电脑屏幕。

“怎么了?”

“时间。”应深皱眉,声音沙哑,正要继续解释,沈文钦便接了下去。

“他想说死亡时间。尸检报告上说,是在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死的,但这里显示的是三点多,被害者这时还活着,因为药物作用昏迷了。看这里,她的胸口还有起伏。”

应深侧头,微微惊讶地看向他,想起了今早他说的话,没想到他还真能一下就知道。

沈文钦弯唇,朝他眨了眨眼,自带一股得意的sao气。

大概是这么形容吧。应深托着下巴思索。

第45章旁观者

“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,居然没有目击者看到犯人在这里放下活着的被害者。”警员皱眉,奇怪说,“凶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?特意把活着的被害者放在这里,

如果有人上前关心,或许是能救下来的。”

应深下意识看向沈文钦。他说:“这个步骤对他有某种重要意义,凶手在享受作案过程,让所有人都看到。”

“那么多人经过被害者身边,离得那么近,怎么就没人停下来关心一下。”警员看着监控录像,有人迟疑过,视线瞥向那个躺在边上的人,

放慢脚步,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。他们不知道自己错失了挽救一条鲜活生命的机会。

“旁观者效应。”应深道。

沈应钦默契地接着解释:“社会心理学上对这种现象有解释。现场旁观者的数量影响了突发实事件中亲社会反应的可能性。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,

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减少了,即使他们采取反应,反应的时间也延长了。”

“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,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,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,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,

对受难者给予帮助。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、内疚感,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。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,

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,造成责任分散,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,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,

从而产生一种‘我不去救,由别人去救’的心理,造成‘集体冷漠’的局面。”



仿若教科书一般的解释着,跟平时应深的口吻十分相似,脑子里藏着百科全书,说得流畅快速,“这其中包含了多种心理因素:利他主义动机、社会惰化、从众心理、道德因素、法不责众心理和人际关系相互作用。遇到危险,我们以为大声求救肯定会有人出手,但其实最好是死死盯住一个人,向着他恳求,告诉他你需要帮忙。这会让他突然感到帮你是责无旁贷的,而且还会带动其他人帮忙。”

其他警员听了有些恍然,心底又感觉微妙,“那凶手做这些是为了什么?测试人性吗?告诉我们那个人本可以活下来,是因为我们不作为,间接杀害了他?”

“可能性很大。”沈文钦说,“实验型杀人,沉浸在数据里,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错,一些必要的牺牲是为了带来更大的影响。”

“周围的监控。”应深盯着电脑,突然开口。